2011GP02 Gaffer Report A17950 Yang Fan
作為GP02的Gaffer,我對自己做出的燈光效果並不滿意,甚至因此產生過不如留班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確實做得不好,另一方面又因為覺得自己明明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有點心有不甘的感覺。但反過來說,GP02我犯下的不少錯誤,也進一步教育我何為燈光。
我覺得我在GP02的燈光上發現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控制環境光的時候不夠恰當。阿婷作為DOP,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在每場戲的一開始給一個準確的人物面光Ratio給我,其實這就已經能非常清楚的指導我的工作方向。如果一個人的面光ratio是1:2那麼很明顯,這場戲得氣氛絕不會是緊張的,如果要求她的面光比例達到1:8,那我相信這場戲也絕不會是場輕鬆的談笑。當然,這是按照傳統戲劇的觀點出發,如果追求的是自然主義,又另當別論。
但GP02想要的并不是平實的自然主義,相反其實阿婷對每一場戲都有很多特別的想法,她也時常希望我會建議一些特別的燈光效果。再一開始的時候,她希望我做到女主角曉晴和宏仔一起時,可以做到女主角有實影,宏仔沒有影的效果。我們在TV-STUDIO確實實驗成功出這樣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拍攝場地,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空間去實施,當然,也沒有時間。所以我覺得非常可惜的,我作為GP02的燈光,可能并沒有做到DOP最想要的風格的燈光效果。
印象中DAY 1的拍攝中,我對曉晴第一次面試的燈光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燈光效果完全由我們自己控制,做出來的日光效果也比較自然,光比也舒服,顯得自然,同時又能見到女主角的朝氣。而另一場辦公室的面試戲也是以自然平實的光為參考。但是當來到演藝學院地下走廊那場戲時,我卻做得很不好,因為我一開始并沒有準確理解DOP的要求,同時我也沒有足夠留意這場戲得鏡頭擺位,所以準備不足,出來的效果也不好。
白天的室內戲,我通常希望利用環境里的大窗戶(每一個景都有巨大的窗戶),作為合理光源,并以此進行補光,而補光的工具主要採取了各種尺寸的KINO FLO。但我卻忽略了,KINO FLO雖然光度不錯,光質自然,但是當主光(太陽)不夠強的時候,會出現兩個大問題,一是KINO FLO的光非常平,二是多影,而且KINO的光很難遮,所以當出現拍攝超時,日光減弱的情況,尤其是在一些日景夜拍的室內空間,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我用KINO FLO來模擬窗口光,結果出現了“天下太平”和多重影子的情況。雖然我們有1.2K HMI,但卻因為室外沒有位置供打燈,所以只能用KINO(1.2k 撞天花板反光的光度和4F4B KINO相差無幾……)。
出現日景夜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拍攝進度慢,雖然我們燈組布燈得時間還是比較充分,如果我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在屋頂上架設一些日光光管來作為補光的主要手段(也要留意影子的問題),減少地面上的做fill light的燈得數量,從而減少常常出現的反拍,甚至Mater Shot對接時轉燈所消耗時間的話,的可能會加快很多速度。這也是我經驗不足的表現。
而在一些希望氣氛比較溫馨或者頑皮的室內場次,其實我們已經有充足的自然光照明,人物光比自然,窗口的陽光有些過曝,但其實卻很好的襯托了氣氛,這個時候我仍然使用DAYLIGHT燈進行補光,將原本的氣氛拉平。這主要都是我的責任。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必須依靠自然光作為主要光源拍攝的前提下,我會儘量只是使用Poly, Soft架,黑旗來控制Ratio和 光質,而不是用人造光來破壞自然的光比。當然,最終怎樣做,還是要看劇本和攝影的要求。
另外有一場曉晴和宏仔在家裡發生衝突的戲,原本按照計劃,將在下午3點開拍。我和助手提前pre-light做好效果,利用大窗戶漫射進來的陽光和室內的低色溫人造光源做了一個光度和顏色上的反差,但很可惜,這場戲因為種種原因直到6點才開拍……所以燈光效果最后出來也就差強人意。
夜晚室內戲不用擔心連戲的問題。在曉晴家裡,我通常都是加強室內燈具的強度,然後再用人造燈根據不同的機位角度移動來對人物打Kick勾邊。但同樣,我在夜間室內環境控制上也做得不好。雖然有控制墻身的光度,但卻沒有好控制人物走位時整個環境的層次變化。也許我只保留坐地燈,頂燈的光線強度應該繼續減弱,當人物坐在沙發上時,應該就會做出更好的前後反差
療養院那一場戲得燈光效果有些慘不忍睹,我覺得我自己主要反了以下這幾個錯誤:
1, Key Light的位置和角度選擇錯誤,這是因為對整場戲得整體分析而預測認識不足。與之前自然的效果不同,這一場戲我們終於有發電機可以支持數盞HMI同時工作,又因為這場戲演員眾多,需時較長,所以我們決定依靠自己的燈光來完成整場戲,而使用在窗戶上貼ND6的方法來減弱外面的光線,遮掉太陽的直射,用窗外的HMI來造影,以達到連戲的目的。而KEY Light我選擇了從側面門口的方向直射向曉晴。一開始Wide Shot的時候,Key Light一直是與攝影機角度呈90度角,出來的效果也不錯。但之後攝影機拍攝特寫的時候,Key Light就變成了正面光,我不得不加上soft架來減低硬光效果。我認為通常情況下,劇情片不應該為了光線好看就輕易改變光的角度(比如永遠是側光),但在這裡,我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在硬光下女主角會有比較好的線條表現,但是這樣的正面聚光照射實在有些肉酸。而且我還不得不根據攝影機的高低變化來調整光線照射的細微變化,再加上因為Ada生病,拍攝進度并不順利,連戲也越來越難。現在我認為,如果在拍攝wide shot時,充分考慮後面更重要的特寫鏡頭,而不是根據現場看到的即時情況,做出更長遠的打算,那麼整場戲不但會更自然,演員的表現也會更好吧。所以我會選擇讓Key Light的位置角度再大一點,放到攝影機向窗時的一點鐘方向,在WS時也會有不錯的效果。而到了拍攝曉晴正面特寫時,光源大概就是來自攝影機位置的4點鐘方向,那麼就同時兼顧美觀和自然。就算是攝影機到了曉晴的身後,Key Light也正好是側逆光效果。
2, 該做negative fill的地方沒有做,可以不做fill的地方反而fill。這其實也是因為第一個錯誤所引起的。正面光令到我很難去做反差,而因為直接打中曉晴,也令到曉晴的光度比周圍環境要光不少,所以為了保持她喝其它人的反差,所以也花不少時間。但如果燈得角度沒有選擇錯誤的話,一切做起來就會簡單又自然得多。
片子的燈光效果大多數雖然自然,但太平實。如果再拍一次,如何能做到速戰速決,同時又真實自然,同時又有良好的反差,我想就是應該要活用光線的角度,在一開始選定光的角度時,就要考慮好之後的影響,儘量找一個可以連續一場戲使用的光線角度,能同時兼顧不同機位角度的拍攝。從而保證光的自然的同時么,又獲得較好的反差,並且,在快速轉換位置時,也不用做太多的變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