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必須使用35mm的PL mount Lens,如果使用s16mm系列的lens,會有黑邊(到50mm才沒有)
2,Target Speed必須開啟,如果不開啟的話可以在暗位或者焦外明顯看到MINI 35中的那塊毛玻璃。速度又0-8檔可選,振蕩速度越快,則畫面就越柔順,毛玻璃的存在感就越弱,但振蕩產生的噪音也就越大。
3,使用35 lens後,畫幅的focal length的計算確實是和35mm菲林一樣(也近似於ASP-C的DSLR),景深似乎也確實接近35mm菲林的效果,但是因為毛玻璃的存在,畫面焦外成像的效果並不理想,out focus的一些地方會感覺到畫面是隔了一層玻璃──尤其是在HD的畫面下。
4,MINI35會令通光量減2 F-stop,經測試,JVC H700加上MINI35後ISO大約是在100-160之間。
5,JVC本身支持1920x1080 50i,機器本身在pan的時候,或者畫面中有人快速走過時都有嚴重的jelly出現,在final cut pro裡輸出50i的素材仍有這個問題,我試了輸出720p之後才解決這個問題。
綜上,雖然JVC H700機內還有許多可調校的地方,後期也沒有找到一個相對最好的處理方法,但JVC H700 with MINI35,似乎較難提供一個讓人驚喜的畫面質素。P+S mount雖然能提供35mm的畫幅和景深,但卻並不能提供十分優異的畫質,但同時JVC700本身的sensor和成像系統也有一些缺陷,就顏色來講,目測也較DSLR影片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